网上科普有关“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是的,现在目前情况下,诈骗分子还是比较多的 ,所以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如何预防诈骗呢?看看下面这几点意见
第一个,刷单返利类诈骗:2022年7月24日科左后旗居民王某接到“00开头”的诈骗电话 ,并通过刷单等方式被诈骗4500余元 。科左后旗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包国军接到市局反诈中心的预警劝阻线索,立即对辖区居民王某进行电话预警,并要求居民王某立即报案并进行紧急支付。
隔日 ,王某又接到该“00开头 ”的电话,对方以提取以前刷单的4500元为由,引诱王某继续刷单返利23000元。民警包国军通过系统发现王某再次刷单行为 ,通过立即驱车对王某进行见面劝阻并细心讲解刷单返利的危害,告诉她千万别再刷单返利 。王某经过劝阻,表示一定会摒弃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行为,避免因为刷单返利等诈骗事由而被骗。
第二个 ,冒充熟人类诈骗:7月23日,库伦旗居民李某某接到陌生电话,电话对方自称是李某某老乡 ,并承诺给李某某介绍工作赚钱为由,向李某某索要中介费1000元,李某某信以为真 ,在不认识这个所谓老乡的情况下给对方转了1000元。库伦旗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李政霖接到市局反诈中心预警劝阻线索,立即进行电话劝阻 。可李某某经多次劝阻后仍不相信被骗了,一直坚称骗子是自己老乡 ,1000元是自己对老乡介绍工作的感谢费,之后反复挂掉劝阻民警电话。预警劝阻人员立即与派出所联系,对李某某进行见面劝阻。经过反复电话劝阻和派出所见面劝阻 ,李某某方才终于明白接到的是电话诈骗,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 。
为什么现在电话诈骗案还那么多?
现在行情不好,骗子居多,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我整理了几种当前比较常见的新型电信诈骗套路,大家务必仔细了解。
虚假客服电话诈骗这种诈骗通常是骗子利用技术手段,伪造一个看似真实的客服热线来电。比如我遇到的就是显示来电号码的客服热线,看起来非常真实 。
接听后,骗子会先确认你的一些个人信息,取得你的信任。然后就开始以业务办理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验证码、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他们的社工技巧非常高明,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客服感觉。
但是这实际上都是骗子的套路 。他们通过获取银行卡和账号信息,直接**账户里的资金。而且这个套路利用了大家对客服热线的信任感,所以非常容易上当受骗。我就曾经被骗了几千块钱 。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客服热线是不会主动要求密码和验证码的。也不要轻易相信来电号码的真实性。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直接挂断电话,切勿泄露个人信息 。
短信诈骗短信诈骗手段最近很猖獗,不仅利用虚假链接窃取信息,还有隐蔽扣费的套路,这种诈骗方式比较隐蔽,很多人容易被骗。
这类短信诈骗通常通过发送一条包含虚假网站链接的短信,短信内容可能冒充是快递提醒 、业务办理等消息。用户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就会被引导到一个假冒的页面,在这个页面会要求输入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密码 。骗子就这样直接获取了敏感信息。
还有一种是发送一条虚假的话费充值短信,如果用户回复确认,就会直接被默默扣费。但是用户的话费根本没充值成功 。这种扣费过程隐蔽,不明真相的用户很难察觉。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来历的短链接,也不要回复可疑的充值短信。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客服核实,切勿自己进行操作 。
APP诈骗攻击者制作假冒的通信运营商APP,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引诱用户下载,安装这些APP后,会要求获取敏感权限,从而窃取用户信息,进行不法用途。这种诈骗主要利用用户对APP的信任。
您提到的APP诈骗手段也比较隐蔽,主要利用了用户对APP的信任感进行欺骗 。这类诈骗通常首先制作一个冒充正规APP的假APP,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传播,引诱用户下载安装。
这些假APP在用户下载后,会主动要求获取一些敏感的系统权限,比如联系人、短信等。一旦用户轻易允许了这些权限,骗子就可以直接获取到这些原本私密的个人信息了 。
也有的假APP还会要求用户直接在APP里面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用户一旦输入了这些真实的账号信息,就直接导致账户被骗子控制。
所以用户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各种推广的APP,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对于需要获取敏感权限的应用必须谨慎,避免贸然点击允许。这可以防止这种利用APP信任感进行的隐蔽诈骗。
网络诈骗这类诈骗通常先制作一个看似真实的网站或公众号,然后在页面上设计各种低价商品或优惠活动的广告 。这些优惠力度都比较大,很容易吸引用户点击进入。
用户一旦点击进入后,就会被要求完善个人信息,或者直接设置密码。有的还利用用户对优惠券的渴望,要求先输入个人信息领取优惠券。
提交信息之后,骗子就直接获取了用户的账号密码或手机号等敏感信息 。还有通过网络弹窗要下载所谓“必备插件”的套路,这些插件也可能包含木马病毒。
所以用户需要提高警惕,对这些看似超低价商品要有疑心,不要轻易点击提交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先向客服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
代充话费诈骗这类诈骗者首先会在网上或社交软件上面发布低价话费充值的广告,声称可以提供比市场价更低的充值服务。用户付款转账后,他们通常不会进行任何话费充值,直接拿走用户的钱。
即使有极少数会充值一小部分话费,也是为了达到欺骗的目的 。用户会看到话费的确有充值,就会相信这是真的优惠充值。而大部分的钱都被骗子侵吞了。
所以这种代充话费的低价优惠通常都是骗人的,正常的话费充值不会低到那个价格 。用户需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这些天上掉馅饼的低价话费充值。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先向客服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短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频发诈骗分子非常的嚣张 。不时都会听闻身边甚至就是自己人身上发生被诈骗的事情。但确实也有一些烦躁成功的例子,这就被警方当做重点宣传的支对象进行宣传。因为要让公众知道电信诈骗的危害,以及让公众树立起反电信诈骗的意识是非常不容易的。2022年9月23日上午 ,客户刘女士前往交通银行新都大丰支行申请提高手机银行转账限额,支行工作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客户每月工资入账金额为4000-6000元左右,但近日却有几笔较大额的转账 ,且收款对象都不固定,同时新申请了15万元贷款 。经与客户沟通得知,客户刘女士之前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 ,称可以为其下调贷款利率,但需要她先转账17万到指定账户,故刘女士为了申请下调贷款利率今日至银行办理提高手机银行转账限额业务。在客户刘女士办理业务期间 ,对方多次打电话催促,导致客户情绪激动。支行工作人员判断客户遭遇了电信诈骗,耐心劝阻刘女士不要转账 。
就在昨天2022年的。11月18号。还有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名天津的女士 。网络警察保护他的400多万财产免受电信诈骗分子的洗劫。
一、短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1 、短信诈骗手段如下:
(1)意外事故型诈骗,谎称通信公司以操作为由要求关机 ,然后给其家人或是朋友短信通知;
(2)恐吓型诈骗,冒充是黑社会人士发短信或是打电话;
(3)骗取话费型诈骗;
(4)中奖、欠费型诈骗短信;
(5)虚假高薪招聘、征婚广告,通过在网上或是其他途径发布高薪招聘 、征婚广告 ,诱使当事人上当;
(6)支付软件转账诈骗;
(7)冒充好友借钱。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 、诈骗信息的举报方法是什么
1、公民受到诈骗的 ,应该向诈骗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报案,以挽回自己的损失;
2、当事人也可通过对诈骗网站 、诈骗分子的即时通讯账号举报,防止其他人继续遭受损失;
3、尽可能多的留存证据,例如打款记录截图或银行转账单据、聊天记录截图、通话录音等;
4 、将公安部门的接警或立案回执、证据材料、违法网站网址 、违法即时通讯账号等一并向举报中心提交。
关于“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尚婧妍]投稿,不代表樊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jsnthtmy.com/cshi/202505-169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樊丽号的签约作者“尚婧妍”!
希望本篇文章《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樊丽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现在是不是很多诈骗的案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